1. 按中央課程架構 發展校本課程
常識科的課程具備開放和靈活的課程架構,並訂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點,讓每一年級學生透過「健康與生活」、「人與環境」、「日常生活中的科學與科技」、「社會與公民」、「國民身份認同與中華文化」、「了解世界與認識資訊年代」六個學習範疇,建構學科知識、發展共通能力,以及培養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在「國民身份認同與中華文化」的學習範疇中,課程會加入中國歷史和文化元素,提升學生國民身分認同。
2. 拓寬學習空間
為了讓學生有充裕時間參與全方位學習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本校亦善用社會資源,如博物館、社區組織、公營機構及私人機構等所提供的設施和活動,讓學生跑出課室,走進社會。本科每年均會安排各級學生進行戶外學習,學生在參觀過程中利用校本戶外學習冊了解有關知識外,並按「觀察、紀錄及反思」三個步驟深化學習,擴闊學習視野。
3.綜合學生的學習經歷
透過專題研習加強課程內各學習範疇內容的連繫,使學習更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需學習不同的研習技巧,如搜集一、二手資料、設計問卷、數據分析等,以加強自主學習的能力。各級的研習主題均配合跨課程閱讀深化學生的學習。另外,本科會利用生活事件分享讓學生認識《基本法》與日常生活的關係,使學習更加切合他們的需要和興趣,促進個人及群性發展,並加強共通能力的培養。
4. 提升學生對科學與科技的興趣和好奇心
透過實作活動,讓學生綜合運用科探及測試循環技能,以培養他們的解難能力、創造力以及自我探究精神等共通能力。低年級主要透過多感官學習法進行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親身經驗學習歷程,從而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分類等科學探究能力;而高年級於課堂會進行不同的科學實驗,利用POE模式(預測、觀察和解釋) 、公平測試等策略,發展學生科學探究、解難、創意的能力。
5. 發展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STEAM)教育
本校每年均設有跨學科專題學習活動,以加強學生綜合和應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常識科與其他學科,如數學、視藝、資訊科技等科目互相配合,進行跨學科STEAM活動,為學生提供手腦並用的學習機會,讓他們綜合其他學習領域相關的學習元素,解決生活困難,發揮創意。
6. 深化價值觀教育 強調學生情意方面的發展
透過時事討論、生活事件分享和全方位學習活動等方式推行價值觀教育,當中包括「健康生活方式」、「關愛共融」、「尊重法治精神、願意為美好生活努力」、「國民身份認同,對國家和社會的歸屬感」、「資訊素養」。課程內教授學生不同的思維工具,如腦圖、溫氏圖、流程圖、比較表格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教授各種思維技巧,以培訓學生思維能力。為裝備學生明辨思維能力,本科按年級教授學生不同層次的閱報策略,在閱讀訓練中鼓勵學生透過不同方法,如推測後果、正反思維、不同持份者立場等多角度思考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