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Language 中國語文科

課程宗旨
  1. 提高讀寫聽說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自學能力;
  2. 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良好的語文學習態度和習慣;
  3. 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性情;
  4. 培養品德,加強對社群的責任感;
  5. 體認中華文化,培養對國家、民族的感情。
課程特色

1.按中央課程架構 發展校本課程

透過聆聽、說話、閱讀、寫作、文學、中華文化、品德情意、思維和語文自學九個學習範疇,為學生提供均衡而全面的語文教育,貫徹課程宗旨;同時盡量善用課程架構提供的彈性和空間,因應學生的興趣、需要和多樣性,以及學校的實際情況,發展校本課程。

 

2.透過「以讀帶寫」的課程設計培養學生閱讀及寫作能力

各級透過「以讀帶寫」的單元設計,以課文為本,教授學生不同的閱讀策略,培養學生理解文章的能力。學生在運用閱讀策略的過程中,更會學習文章內的句式、修辭、結構等寫作知識及技巧,再利用校本的寫作單元設計教材讓學生進行不同類型的寫作訓練,以鞏固學生所學,提高學生寫作的能力。

 

3.加強中普兩科的合作,提供普通話實踐及自學機會

中國語文科與普通話科是本學習領域內的科目,兩者在語文基礎知識、學習內容和活動上互有關連,可以互相照應。本校均衡兼顧書面語(包括語體和文言)及口語(包括粵語和普通話)的學習,加緊兩科課程與活動的聯繫,增加學生學習及運用普通話的機會。透過課程調適,讓學生學習中文及普通話科相關主題的詞語、句式的中普發音。除了普通話課外,中文科亦會以普通話教授古詩文及具中華文化元素課題,讓學生每周均有三份之一時間在課堂內活用普通話學習。

 

4.幼小課程銜接 關顧升小適應

-初小會以趣味和生活化的形式,如遊戲、電子學習、繪本教學及動手做活動等,加強學生語言基礎,亦會藉初小學生喜歡聆聽故事、唱兒歌、讀童詩及參與互動遊戲和多元活動的特性,逐步發展學生識字、聽說和寫字等興趣和能力,並從中建立獨自完成語文課業的習慣。

-靈活布置寫字練習或安排默寫活動。對於一些較難的字詞,小一學生宜先認讀,不必急於書寫或默寫;課堂亦宜設計活潑和多樣的寫字遊戲或活動,避免安排刻板或機械式的抄寫練習。

 

5.升中課程銜接 為升中作準備

於高年級增加較多音節優美、琅琅上口的短淺古詩文,讓學生多點接觸文言作品,同時引導學生多朗讀,感受作品的情意,為中學文言篇章的學習作好準備。此外,加強學生運用工具書的能力,鼓勵學生在家中進行預習及學習摘錄要點,培養中學所需的獨立學習語文的能力和習慣。

 

6.透過中華文化及品德情意的學習,加強價值觀教育

本科除培養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和思維能力外,也包括性情的陶冶、品德的培育。學生閱讀經典篇章,既可學習篇中情理、認識中華文化,亦有助培養「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誠信」、「仁愛」、「守法」、「同理心」、「勤勞」、「孝親」和「團結」等價值觀和態度。例如通過閱讀孝親故事或詩歌,學習關愛父母,體諒家人,亦推己及人,關愛他人,並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

 

7.推動從閱讀中學習

在課堂內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策略和了解閱讀過程,積累語匯和培養語感,做到「學會閱讀」。亦應與學校圖書館主任和其他學科教師緊密合作,促進校園閱讀風氣,推動「從閱讀中學習」,並邁向跨課程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建構知識的能力。

 

8.善用資訊科技教育,提升學生資訊素養

運用資訊科技促進學生語文學習,增加學習趣味,亦照顧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及風格,了解及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教師在過程中給予學生適切的指導,幫助他們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運用資訊科技的正確態度,從而提升他們的資訊素養。

中文科活動

中文科周會

中華文化薈萃日

           一分鐘好書推介活動

 攤位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