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i Cheung Kwong Lutheran Primary School
路德會呂祥光小學
Lui Cheung Kwong Lutheran Primary School
路德會呂祥光小學
The Lutheran Church-HKS
香港路德會
//= html_entity_decode($headerText) ?>
The Lutheran Church-HKS
香港路德會
The School
»
關於我們
Background Information
學校背景
Message from the Headmistress
校長的話
Our Philosophy, Mission, Belief and School Motto
辦學宗旨、目標、信念與校訓
Religious Education
靈育培養
The LCK Family
屬會學校
Campus Facilities
學校設施
Publications
學校刊物
Media Coverage
媒體報道
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 »
家長教師會
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
家長教師會委員及入會資訊
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 Activities
家長教師會活動
Alumni Association
校友會
Contact Us
聯絡我們
Academic
»
學教與課程
Curriculum »
課程
Chinese Language
中國語文科
English Language
英國語文科
Mathematics
數學科
Putonghua
普通話科
General Studies
常識科
Religious Studies
聖經科
Information Technology
資訊科技科
Visual Arts
視覺藝術科
Music
音樂科
Physical Education
體育科
Library
圖書科
Learning Resources
學習資源
Study Resources
學習資源網
Homework Policy
家課政策
Assessment Policy
測考政策及指引(概要)
Administration
»
校內資訊
SOA Information »
升中資訊
Secondary School Profiles (Tuen Mun)
中學概覽(屯門區)
Direct Subsidy Scheme Schools
直接資助計劃學校
2022 SOA Results 2022年升中派位結果
Scholarships and Bursaries
獎學金與助學金
Adverse Weather Guideline
惡劣天氣指引
School Uniform
學生校服
School Bus Routes
校車路線
School Plan and Report
學校計劃及報告
Anti-Harassment Policy & Guidelines
防止及處理性騷擾政策及指引
Anti-Bullying Policy
反欺凌(和諧校園)政策
Complaint Management
學校處理投訴指引
Admission
»
入學申請
Admissions Process
報讀方法
Waitlist Application for Primary One Admission
小一候補生申請
Achievements
»
學生成就
Non-academic Achievements
學業以外成就
Alumni Academic Achievements
畢業生成就
Our Honors
我們的榮譽
Student Support & School Ethos
»
校風及學生成長支援
Multi-intelligence Activities »
多元智能活動課程
Linguistic &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語文及人際智能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邏輯數學智能
Spatial Intelligence
空間智能
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肢體動覺智能
Musical Intelligence
音樂智能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內省智能
Naturalistic Intelligence
自然觀察智能
Youth Uniformed Groups
制服團隊
Curriculum
課程
Chinese Language
中國語文科
English Language
英國語文科
Mathematics
數學科
Putonghua
普通話科
General Studies
常識科
Religious Studies
聖經科
Information Technology
資訊科技科
Visual Arts
視覺藝術科
Music
音樂科
Physical Education
體育科
Library
圖書科
Learning Resources
學習資源
Chinese Language 中國語文科
課程目標
配合整體教育方向,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終生學習、生活和日後工作打好基礎。本學習領域的課程宗旨為:
(1)
提高讀寫聽說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自學能力;
(2)
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良好的語文學習態度和習慣;
(3)
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性情;
(4)
培養品德,加強對社群的責任感;
(5)
體認中華文化,培養對國家、民族的感情。
各階段學習目標
學生
教師
小一至小三
(側重培養學生聽説能力)
•
多聽多説,聽得完全,説得清楚
•
多認字,多識字,適量默寫
•
多閲讀富趣味的文章,運用合適的閲讀策略,樂於閲讀
•
多誦讀淺易文學作品,體味韻律,感受意象之美
•
多觀察,多發問,主動學習
•
讓學生多聽多説,多從口語中吸收詞彙,自由表達
•
培養學生識字、寫字的興趣,感受漢字之美
•
營造良好閲讀氛圍,引導學生喜愛閲讀,指導不同的閲讀策略,培養他們主動閲讀習慣
•
帶領學生誦讀淺易文學作品,使他們感受文字中的韻律、意象之美
•
多聆聽,多給機會及鼓勵學生自由表達,不窒礙他們的思想發展
•
鼓勵學生作適量有效的背誦和默寫
小四至小六
(側重培養學生讀寫能力)
•
多讀多聽,積累語彙和生活體驗;多説多寫,增強説話和寫作的自信心
•
握閲讀策略,透過閲讀養成思考的習慣,主動發問,能運用想像力發揮創意
•
養成語文自學的意識、能力和習慣
•
體會讀寫之樂,感受和欣賞語文之美
•
讓學生多在閲讀和聆聽中積累語彙和生活體驗,培養他們説話和寫作的自信心
•
布置多樣化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感受和欣賞語文之美
•
指導不同的閲讀策略,結合閲讀活動,培養學生主動發問、積極思考的習慣,並培養想像力,發揮創意
•
鼓勵學生作適量有效的背誦和默寫
•
多採用全方位學習、跨學科活動,讓學生從生活中學習語文,並培養協作、解決問題及運用資訊科技能力
學習範疇(閲讀、寫作、聆聽、説話)
語文是生活中最主要的傳意溝通工具,包括書面語和口語。語文運 用須能讀能寫,也須能聽能說。讀寫聽說要求準確、流暢、得體,以滿 足學習、生活和日後工作上的需要。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知識的積累, 以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閲讀、寫作、聆聽、 說話範疇的學習目標是:
閲讀
寫作
聆聽
説話
(1)
培養理解、分析、感受、鑒賞等閲讀能力;
(2)
掌握閲讀策略;
(3)
樂於閲讀、勤於閲讀、認真閲讀,增加閲讀量、擴大閲讀面。
(1)
培養構思、表達、創作等寫作能力;
(2)
掌握寫作策略;
(3)
樂於寫作、勤於寫作、認真寫作。
(1)
培養理解、評價等聆聽能力;
(2)
掌握聆聽策略;
(3)
樂於聆聽、認真聆聽,擴大聆聽面。
(1)
培養構思、表達、應對等說話能力;
(2)
掌握說話策略;
(3)
樂於表達、勇於表達,應對得體。
課程架構圖 — 知識、共通能力、價值觀和態度三者的關係如下:
以上資料參考《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二零一七)
課程特色
(一)
單元教學
本校中國語文教學採用單元教學,各單元涵蓋知識、態度及能力的培養,每個單元設精讀及導讀課文,提升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基礎知識。另加入自讀文章,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
粵語教學
為了提升學生學習中文的能力,本校以粵語教授各個中文科範疇。
(三)
校本寫作課程
本校以讀寫結合進行寫作教學,並滲入課文中所學的句式。寫作框架由低年級學生先從句子(四素句、六種行為句)開始,然後到段落結構(三段式:記敍文—背景段、動態段、感受段;議論文—引言段、主體段、總結段;描寫文—背景段、主體段、感受段),最後到高年級不同文體的寫作(記敍文、描寫文、説明文、議論文、抒情文、創意寫作等)。
寫作流程先完成寫作預習工作紙,然後寫作工作紙、自我檢視表,最後根據老師的回饋進行優化寫作工作紙。
(四)
多元閲讀策略
教師在語文教學時滲入閲讀策略教學,按年級分六層,以螺旋式、循序漸進地鞏固學生所學。
(五)
多元化活動
本校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中文活動,如中普學習攤日、查詞典比賽、硬筆書法比賽、朗誦比賽、寫作比賽等,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及培養他們學習中國語文的興趣。
校本教材
(1)
學生透過自創、富趣味性的故事短片及口訣,運用聯想力 輕鬆學習聲母和韻母。
(2)
以單元形式從聲調、單韻母、聲母到複韻母,由淺入深讓 學生學好漢語拼音。
(3)
根據學生的日常校園生活經驗設計課堂用語, 讓學生從小就能掌握規範的語言。
(1)
定期出版,每級一份,刊登平日課堂/校外寫作比賽表現優秀的學生作品,讓同儕間互相學習、互相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