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銜接幼稚園及初中教育
本校延續學生幼稚園階段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的發展,鼓勵他們繼續運用多元的方式探索周遭環境和事物,進一步培養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低年級多用實物觀察、遊戲形式及多感官等多元化學習方法進行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透過親身體驗學習過程,培養他們的觀察、比較和分類等科學探究技能。高年級則進行不同的科學實驗,學生需運用PDAR的步驟(「提問和規劃」、「實施和記錄」、「整理和分析」以及「表達和反思」)完成實驗,以加強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培育其創新精神。
2. 教授科學統一概念
課程設計包含「系統和組織」、「證據和模型」、「變化和恆常」、「形態與功能」、「物質與能量」五類科學統一概念,訂定相關的關鍵提問,作為引領學生進行探究和思考的切入點,幫助學生理解不同科學範疇之間的聯繫和整體的連貫性。
3. 重視科學概念的縱向連繫
課程強調螺旋式學習,配合學生的認知能力發展,同一個課題的內容會在不同的年級多次引入,每次引入時均會增加新的層次或深度,讓學生能夠在已有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入的探索。
4. 結合課堂內外的學習經歷
課程強調螺旋式學習,配合學生的認知能力發展,同一個課題的內容會在不同的年級多次引入,每次引入時均會增加新的層次或深度,讓學生能夠在已有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入的探索。
5. 強調「動手動腦」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科學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各年級會進行至少一次科學專題研習,學生需要按照PDIR的步驟(「界定問題和規劃」、「建立模型和測試」、「改良設計」和「表達和反思」)設計模型或產品。透過「動手動腦」的STEAM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基本工程思維,以及讓他們了解科學、科技及工程於日常生活的應用。學生能綜合運用不同學習範疇所學解決問題,發揮創意和創新精神,培養他們的實踐和解難能力。
|